探索中美游戏动态
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是过去二十年中最主要的经济故事之一。在那些年里,美国已经从支持与中国进行不受限制的贸易转变为更加限制的立场,征收进口关税和出口限制。
与此同时,中国已经大幅增长,成为世界领先的制造业大国。中国的科技和游戏公司凭借自身实力已具备全球竞争力,这导致几乎所有人重新思考整个贸易关系。
在游戏产业中,两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融合。中国游戏公司收购了美国公司的大量股份,并大举投资建立美国工作室。中国游戏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也出现了显著增长——先是手机,然后是主机和PC。
美国公司也增加了在中国的中国曝光度。Steam变得非常受欢迎,美国发行商都在投资中国开发团队,并将游戏授权给当地的分销合作伙伴。
命运的逆转
几年来,中美游戏关系的性质一直在缓慢变化,但这种变化在过去10-12个月里加速了,尤其是在中国公司如何进入美国市场方面。
中国企业停止在美国进行并购,少数股权/风险投资也因担心监管机构的批准而减少。然而,这并不妨碍中国出版商在美国设立新的子公司,但这种做法可能正在放缓。
美国和中国游戏公司之间的几次高调合作也破裂了。EA关闭了与腾讯合作的《Apex英雄手游》,网易和暴雪因《魔兽世界》授权问题高调分手。(双方后来达成了一项新协议。)动视还选择放弃与腾讯合作发行《使命召唤:战区移动版》,转而自行开发游戏,尽管它与腾讯在《使命召唤手游》上的合作取得了成功。
中国的监管制度非常青睐国产游戏,考虑到市场的规模,消费者和国内发行商并不依赖进口游戏,进口游戏只占整体消费的一小部分。这种动态在中国电影市场也可以看到。
中国公司也开始撤出在美国的投资,而它们在美国游戏市场的份额只增不减。这些趋势最初看起来是对立的,但实际上从根本上是交织在一起的,可以用多年前就开始的四个潜在因素来解释。
- 中国已经稳步成为国内最大的游戏市场——先是手机市场,然后是PC市场。
-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出口的市场份额持续增长——首先是手机市场,然后是PC和主机市场。
- 相对于中国,西方国家的开发成本显著增加。与此同时,中国开发商现在达到或超过了产品质量的水平。
- 在过去的十年里,监管障碍一直制约着中国和美国的公司。最近,美国的行动导致中国企业减少了在美国的投资。
中国国内游戏市场
2016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手机游戏市场,截至2025年2月,超过50%的Steam玩家使用中文作为客户端语言,这使得中国在最大的PC游戏用户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
从2021年开始,中国的移动市场受到了严格的监管,政府对该行业进行了一系列打击,尽管多年来政策一直在收紧和放松。这进一步巩固了国内老牌发行商对新来者的主导地位——网易和腾讯在2022年合计占有61%的市场份额,延续了长期的共同主导地位。
与手机平台不同的是,Steam相对开放,易于访问,是少数几个在中国和西方都有广泛可用性和共享使用的互联网平台之一。尽管Steam在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但它的全球服务并未获得在中国使用的官方许可,并且需要变通才能进入。
监管执法的转变很容易威胁到Steam在中国不稳定的主导地位,而中国监管变化对Steam的连锁反应也会被世界其他地区强烈感受到。
来源:Matthew Ball, VGChartz, Gamerant, 80.lv
自2011年以来,全球游戏产业增长的三分之一可以归功于中国消费者,他们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3%,相当于450亿美元。一些西方游戏确实在这些玩家中取得了突破——Hazelight公司的游戏尤其受欢迎——但超过22%(不到100亿美元)的中国消费者支出花在了中国以外开发的游戏上——这一比例自2017年以来大幅下降。
这也为《双人成行》和《幻裂奇境》等大获成功的游戏、顶级授权体育游戏以及偶尔出现的99% CCU来自中国的西方独立游戏留下了空间。但除了大型游戏,绝大多数市场仍然难以进入。
来源:Matthew Ball
中国出口的成功
虽然中国国内手机游戏市场占全球手机游戏市场的31.7%,但中国手机游戏发行商现在也占据了全球市场的47%。在严格的国内监管使得中国发行商开始优先考虑国际市场,尤其是手机市场之后,出口的稳定增长变得越来越重要。
以《原神》、《顶级战争》和《哈利波特:魔法觉醒》等内容广泛的游戏为例,中国发行商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份额都在增加。在最大的移动游戏市场美国,这些发行商的收入从2018年到2024年增长了3.4倍,而美国发行商的国内收入仅增长了1.6倍。
来源:Sensor Tower
虽然在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所有产品中,手机游戏只是一小部分,但自2018年以来,手机游戏在中国进口总额中的份额一直在攀升(除了2022年全行业出现下滑)。
中国的PC游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多年来该行业主要专注于国内MMO市场。直到2010年代中期,第一批瞄准全球PC/主机市场的中国工作室才开始出现,它们通常得到腾讯、网易或其他战略赞助商的支持。
由腾讯支持的开发商Eclipse Glow Games开发的《湮灭之潮 》是索尼“中国之星计划”中的一款出色的游戏,该游戏是在State of Play 2025活动上透露的
索尼的“中国之星计划”提供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案例研究。它于2017年首次推出,作为潜在PlayStation游戏的内容探索计划,在索尼的整体内容战略中日益重要,这是显而易见的。
在2025年的游戏状态活动中,有两款大型游戏来自中国英雄计划。该项目自成立以来只发布了7款游戏,但目前有17个已宣布的项目正在开发中。
来源:SteamDB
直到去年,中国开发者才开始在PC和主机游戏领域取得巨大成功,尽管这是建立在中国手机游戏产业实力的基础上的。在2024年,《永劫无间》在7月3日达到了235K Steam CCU, 11天后《Once Human》紧随其后——都是由网易发行的。
《黑色神话:悟空》在8月发行时以210万成为Steam有史以来第二高的CCU,在年底之前,网易的《漫威争锋》、腾讯的《三角洲部队》和Paper Games的《无限暖暖》都在PC和主机上发行,并获得了国际成功。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开发的PC/主机游戏质量和吸引力的提高,西方游戏开发的相对成本也在上升。中国开发者已经证明了他们能够在西方市场取得持续的成功,而且他们的游戏开发成本也比西方工作室低得多。
与西方开发商相比,中国在技术和游戏领域的“996”工作文化可能会进一步提高中国工作室的相对投资回报率。这一逻辑可能促使网易决定大幅缩减(如果不是完全削减)其庞大的国际工作室投资组合。
经济力量比监管变化或贸易政策更有影响力
虽然贸易战对游戏机出货量的潜在影响尚不确定,但其他监管变化已显著减少了中国对西方游戏市场的参与。
在美国司法部调查后,腾讯放弃了在Epic Games董事会的席位,原因是该公司在收购Riot Games过程中存在反竞争行为。今年1月,字节跳动的应用程序在美国应用商店中被撤下,之后又重新上线,其中包括热门手机CCG游戏《Marvel Snap》(网易是该游戏的投资者)。这些变化是突然的,但它们建立在改变美中游戏关系的长期经济力量的基础上。
全球游戏工作室、发行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应该认真对待中国市场。欣赏甚至模仿中国游戏公司的工作文化、人工智能的使用和市场偏好,对于西方公司在全球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当然,中国和西方之间的监管和贸易壁垒是不平衡的——外国公司必须通过国内合作伙伴在中国发行游戏,外国开发游戏的数量也受到严格控制。当中国发行商将游戏带到其他国家时,就不存在这样的限制。
到目前为止,各国都将注意力集中在禁止特定应用上,就像印度对PUBG Mobile所做的那样,但有理由认为,更多的结构性限制最终会发挥作用。这可能会减缓、甚至逆转中国出版商在全球不断增长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