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戛纳内幕:适应独立电影市场的挣扎和转变
尽管今年戛纳电影节表面上很乐观,但由于要价不断上涨,而影院需求暴跌,买家心中仍有一种厌倦感。
几个突出的预售套餐找到了买家。最引人注目的非流媒体节目是鲁本·奥斯特伦德与基努·里维斯和克尔斯滕·邓斯特合作的《娱乐系统已崩溃》,A24以超过1000万美元的价格获得了该片的美国版权。
现金充裕的流媒体抓住时机
Netflix和其他流媒体仍在对精选节目进行投资,但不是以前的水平,而且通常只针对全球版权,从传统的国际分销商那里抢走了受欢迎的节目。
流媒体巨头亚马逊Prime Video、Netflix和苹果都利用了最以观众为中心的预售套餐。亚马逊在前期制作和后期制作中为几个明星驱动的项目争取到了多个地区。
据报道,苹果公司以4000万美元的价格在全球预售收购了《Tenzing》。Netflix以3400万美元的预售价格获得了《Monsanto》的丰厚回报,该片由格伦·鲍威尔和劳拉·邓恩主演。
这些直接面向流媒体的收购剥夺了国内独立发行商振兴独立电影市场的机会。这些交易还突显了流媒体公司在通过高调项目扩大其内容库方面的积极策略,突显了他们在不断变化的数字环境中吸引和留住用户的持续努力。
买家和卖家在天价要价上发生冲突
对于买家来说,销售权的高要价仍然是一个重大障碍。好莱坞罢工的结束和制片的回归推高了人才成本,迫使独立电影公司支付溢价以留住明星。
最近,大多数地区的最低保证金都有所增加,考虑到对独立电影的需求大幅下降,这是不寻常的。考虑到家庭娱乐(EST和VOD)的收入几乎完全缺失,这些增长就更令人困惑了。此外,尽管SVOD在热门节目上依然表现强劲,但电视收入主要不在这个等式中。发行商必须依靠大量的票房收入来收回发行预付款,但在2020-21年的封锁之后,入场人数还没有恢复。
在购买旺季和通胀上升期间做出的融资安排,使定价格局进一步复杂化。没有固定的“先付后付”交易的买家很难应付这些高昂的成本,这表明在当前的市场中,有必要进行战略性的财务规划和谈判。
对于一线市场的一揽子计划,压力尤其严重。在罢工后的环境中,独立制片人正在努力吸引和留住人才,他们正在与电影公司和流媒体公司为人才提供的过高费用作斗争。这种激烈的竞争迫使销售代理商提高区域分销的最低保证,以收回投资资金。在罢工前设定的销售估计,当主播更积极地消费时,再加上通货膨胀,只会使情况恶化。
买家感兴趣的节日选择也出现了激进的定价。在意大利、西班牙和斯堪的纳维亚等地区,许多中端市场项目现在要求高达100万美元,这在不久前是不可想象的。
最近对北美版权的收购反映出美国买家的持续谨慎,他们缺乏强有力的“付费-1”协议来支持可观的最低担保。这一空白也对国际分销产生了连锁效应。这些变化凸显了封城后电影市场不断演变、竞争日益激烈的格局。
国内买家大都缺席戛纳
在戛纳电影节期间,美国买家基本上持观望态度,反映出他们在市场不确定性面前的谨慎立场。凭借《Anora》连续第五次获得戛纳金棕榈奖,霓虹灯继续发光,与A24一起成为活跃的市场买家。
在不断发展的流媒体领域,负债累累的电影公司及其独立发行公司正在经历一场动荡的转型,导致国内交易缺乏。这一空白给国际分销带来了下行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美国发行商的电影价值会不断下降,这使得收回制作预算变得越来越困难。
此前活跃于美国市场的更传统的独立发行商则完全缺席,等待影院观众的回归。
尽管存在这些障碍,但全球版权交易有所增加,尤其是与流媒体平台的版权交易。这些交易正在培育新的融资模式和机会。然而,买家主要对那些阵容稳固、能保证观众的电影感兴趣。
发行商寻求观众能认出的畅销品牌,这让许多中端市场和专业生产商和发行商难以获得这些有利可图的交易。这种专注于顶尖人才的做法有效地排挤了独立市场的很大一部分。
交易延迟:国际买家谨慎的迹象
在法国里维埃拉(Riviera)的阳光下,人们热情高涨,但回到办公室后,电影套餐的吸引力可能会迅速消退,导致闭馆时间延长和取消。
在今年戛纳电影节表面上的积极氛围中,潜在的气氛是谨慎的。买家在出价或离开之前,会仔细评估好几天的机会。许多节日游戏一开始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但在中端市场逐渐消失,难以吸引发行商的注意。这种犹豫表明了一种选择性购买趋势,即专注于高潜力的游戏,而其他游戏则等待进一步审查。
FilmTake Away:一个不断发展的独立景观
随着又一年戛纳电影节尘埃落定,电影业仍保持谨慎乐观。从EFM和圣丹斯中学到的经验正在得到应用,但AFM面临的挑战仍然很大。受流媒体动态、高成本和观影习惯变化(或缺乏这种变化)的影响,电影发行的发展前景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不确定性。
戛纳电影节是今年剩余时间电影行业命运的关键晴雨表。随着市场的变化,问题仍然存在:独立电影部门将如何适应这种新的现实?
来源:Filmtake
Inside Cannes 2024: Adapting to Struggles and Shifts in the Independent Film 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