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的未來

斯皮爾伯格賽博連字符 9000 型,1.6 太赫茲 3D 全方位製作數字化儀

(節選自他在微軟/迪士尼/英特爾公司圖形人工智能芯片組 2029 屆畢業生典禮上的演講。)

今天你們畢業了,麵對着就業市場的不確定性,你們中的許多人或許都在問自己:動畫行業的未來對我意味着什麼?要預見未來,隻需回顧過去。

有人認爲是比爾·蓋茨挑起了好萊塢軟件大戰,也有人説是喬治·盧卡斯憑藉其全數字大片才是幕後真正的天才。但不管怎樣,由於我們的創造者的遠見卓識,如今由人工智能控製的數字動畫已佔據主導地位。沒有更多的高預算,沒有更多的健康和福利,再也不會有版稅,再也不會有罷工,最重要的是,再也不會有人參與其中。如今一部普通電影隻需幾納秒就能由計算機完成劇本創作和前期製作,圖像以每英寸 10000 dpi的精度渲染,耗電量僅約 3 美分。如果好萊塢的會計們還沒有被 QuickMonkeyPoints v.1.0 取代,他們一定會欣喜若狂。

卡通片是數字革命的首批犧牲品。迪士尼出品的《小美人魚》開場時,那艘壯麗的船從霧中破浪而出,線條精準得非人力所能及,這標誌着末日的開始。但真正給傳統動畫緻命一擊的,是一條名叫尼莫的小醜魚。就像侏羅紀時期的哺乳動物一樣,電腦來了!僅僅幾十年後,被稱爲“手繪動畫師”的人類物種就滅絶了,此後所有的動畫長片都是用電腦製作的。

外來演員是下一個走向滅絶的群體。你或許知道他們有個好萊塢的委婉説法叫“臨時演員”。他們名字本身就預示着他們的末日。既然能用電腦合成技術在背景中添加上百萬虛擬人物,而且這些虛擬人物不需要健康保險和養老金計劃,那電影公司爲何還要花大價錢僱用“臨時演員”呢?

當然,在好萊塢王國裡最“吸金”的物種當屬演員中的自戀狂。電影公司深知,如果能用數字替身取代演員,就能省下數十億美元,尤其是那些貪婪地索要票房 20%分成的演員。所以,一旦算法完善,演員就被數字動畫合成的替身所取代。誰能想到,一串串的 1 和 0 能如此逼真、性感?我敢説,因爲我娶了一個。

(停頓以等待網絡上的笑聲)

“個頭越大,摔得越慘”這句話在好萊塢最具權勢的物種——導演兼藝術家身上得到了印証。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正是其中最強大的一位讓他們走向了衰落。你或許可以稱之爲與“人工智能”的一次“親密接觸”。

蛋白質數字遺傳算法髮揮了作用。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大腦 DNA 被轉換成數字軟件,結果是“現成的”奧斯卡級別的導演水平。

隨着導演成爲曆史,好萊塢地位最低的物種——編劇,終於得以在片頭署名。“在好萊塢的所有生物中,文字創作者無疑是不可替代的。”他們像鐵路大亨一樣篤定地説道。電腦可以生成和處理圖像,但它們無法從虛無中産生創意,也無法構建複雜的劇情和人物。

(強忍住一聲輕笑)

不得不佩服他們。作家們就像卑微的蟑螂一樣,是最難被消滅的。他們哪裡知道,就像瑪塔·哈麗在將軍指尖的愛撫下,他們正在“撫摸”着自己的掘墓人——電腦!當他們敲擊鍵盤時,人工智能“蜘蛛”正在悄悄分析他們的一舉一動,破解基本的情節和人物元素。2019 年,微軟終於完善了隨機訪問情節引擎(RAPE)。於是,多虧了我們人類先輩的仁慈,長期遭人輕視的編劇們終於不用再受苦了。

模擬製作的最終消亡來得很快。垂直整合的製片廠網絡紛紛被最後一家軟件巨頭收購,這家巨頭將它們全部整合進一個龐大無比、威力無窮的計算機寬帶網絡,這個網絡包攬了所有娛樂産品的創作、製作、導演、主演和髮行工作,無論是現有的還是未來將要創作的。

如今已是 2025 年,我們剛剛慶祝了奧斯卡金像獎的百年華誕——這是對全新數字好萊塢的恰如其分的紀唸。頒獎典禮在我的微軟/迪士尼/英特爾芯片組中舉行。所有獎項都可以説是“虛擬”的,所以我連續第十次包攬奧斯卡獎也就不足爲奇了。

所以,我的人工智能朋友們,你們的未來就像我們虛擬首映式上模擬夜空裡縱橫交錯的數字聚光燈一樣光明璀璨。滿懷信心地前行吧,去點亮這個世界!

© 2011 傑弗裡·斯科特,保留所有權利。

PHP Code Snippets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