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時代的新質生產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要求“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新質生產力代表了契合新發展理念質態技術的顛覆式革新,是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和趨勢。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省考察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這一概念,強調要“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內在動力,生成式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以下簡稱AIGC)集合演算法數據、語言模型、深度學習等技術元素,正逐漸成為實現“以新促質”、賦能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推進力量。AIGC賦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敘事傳播的最終價值指向在於“擴大主流價值觀念的影響力,實現價值共振”,進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2024年8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浙江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共建“AIGC(生成式人工智慧)聯合創新實驗室”,圍繞平臺建設、內容共創等領域,以“AI+創意內容+傳播”開展深度合作,將利用人工修復技術活化中國歷代繪畫大系,以此打造“千年國寶講述中華文明故事”專案。可見,高科技所具有的文化詮釋沉浸式體驗,在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敘事表達的同時,進一步探索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嶄新路徑。AIGC依託科技化、數位化、智能化的敘事方式,增強了受眾對中華文化當代價值詮釋的認知理解,並在創設受眾與承載著文化價值內核符號“面對面”“零接觸”的現實場域中,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詮釋表達的沉浸式體驗。

新質生產力“高科技”特徵,意味著依託AIGC等前沿技術的創新應用,賦能受眾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敘事感知。在媒介共生的智能化語境下,“沉浸式體驗”依託數智技術和場景複現,實現了文化詮釋於受眾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敘事效果。伴隨AIGC實踐創新與跨界應用所帶來的內容生成與交互技術,豐富乃至革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詮釋表達與受眾體驗間的傳統框架。尤其是AIGC所具備的虛擬現實、增強現實體驗等技術特性在文化詮釋表達與受眾自覺體驗中的應用,使得原先“不可見”的文化敘事具象化為“摸得著”“看得見”的現實文化景象,也在超越原本文本影像範疇的基礎上變得更加生動可感。

AIGC技術延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核心價值敘事的現代性表達,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符號背後所承載的價值觀念得以“具象可感知”,在拓展青年群體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想像的同時,也依託現代化智能技術挖掘出敘事背後所表徵的核心價值意蘊。

新質生產力“高效能”特性在AIGC賦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表徵主要體現在:以催生前沿技術的革命性突破,助力文化價值的內核傳遞得以承續,實現受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觀念的具象感知。習近平總書記曾就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時強調:“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AIGC以智能化技術為載體,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在抽象性價值內核的符碼消解及敘事感知提供了新動力。

文化是國家、民族的靈魂和精神內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根植於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積澱,承載著民族文明演進的意象符號,是當前在國際輿論場域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重要議題。

 

PHP Code Snippets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