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健康領域的數字技術

國務院發佈的《“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推進數字健康戰略,加快數字技術與醫療衛生健康深度融合,加大對數字健康領域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以技術之“智”賦能醫療之“治”,實現醫療服務和全民健康管理的全面升級。

黨的十八大以來,衛生健康行業積極推進健康中國、數字中國兩大戰略,有力推動了數字醫療快速發展。2018年4月,《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印發。2020年10月,《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支付工作的指導意見》印發,進一步推動了互聯網醫療發展。2022年11月,《“十四五”全民健康資訊化規劃》發佈,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設形成統一權威、互聯互通的全民健康資訊平臺支撐保障體系,基本實現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與全民健康資訊平臺聯通全覆蓋。

數字醫療的本質是醫療服務,只有規範發展、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數字醫療才能行穩致遠。

一是儘快解決醫療數據共用問題。建議對各個層級的數據整合明確時間表,制定全國推進醫療資訊一體化的具體路徑,重點解決技術設置和利益協調兩方面問題。在技術設置方面,資訊輸入、儲存、使用等環節,可借鑒國際做法,出臺操作指南,建立行業基礎標準資訊體系,對現有數據逐步實施標準化轉化。在利益協調方面,推動建立合作與利益共用機制。

二是探索建立分類付費模式。對提供新療法新功能、有明確受益方的數字醫療模式創新,建議以最終服務使用者付費為主,在開發主體和實施機構間建立合理的利益分成機制。對以提升醫療機構服務效率為主的模式創新,建議主要由使用機構付費。

三是強化標準建立、規則制定和行為監管,推動數字醫療規範發展。針對互聯網藥械銷售流通、線上問診、互聯網診療行為等建立更加清晰的操作標準和行為準則,提升各項操作的合規性。在個人資訊保護法、網路安全法和數據安全法等要求基礎上,出臺包括劃分醫療數據分類、使用主體、使用方式、使用準則等操作性強的實施細則和監管辦法,嚴格治理醫療數據使用中的亂象。

四是深化對數字醫療的規律認識,解決發展中的錯位問題。立足社區,以患有慢性病的老年群體為重點,加大對智能醫療終端使用培訓,提升老年群體對數字醫療的認知水準。以推進互聯網醫院建設、完善互聯網診療為切入口,探索建立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主體的居民健康管理智慧模式。加大對既有互聯網醫院使用狀況的摸排監測,建立合理的付費和激勵機制,構建常態化的診療服務機制。引導互聯網平臺在腫瘤診治、慢病管理等領域加大數字醫藥和治療手段研發,充分激發數字醫療優勢,為健康中國建設注入新動能。

隨著互聯網快速普及,居民對網路問診的接受度越來越高。截至2022年底,互聯網醫療用戶達3.63億人,占線民整體的34%。從主體看,早期的互聯網醫院主要由互聯網企業發起,自2018年進入醫院主導階段。當前既有的互聯網醫院中,醫院主導的占七成左右,其中,又以公立醫院居多。數字技術還推動了健康生態體系的整體建設。2021年,電子健康卡已在21個省份2000多家醫療機構試點使用。截至2022年9月,電子健康卡髮卡量超過10億,覆蓋全國6000多家醫院。

數字醫療是充分應用電腦技術、資訊技術建立的新型醫療方式。20世紀80年代醫院開啟的醫療資訊化,本世紀初出現的醫藥電商,近年來迅速發展的遠程診療、互聯網醫院和互聯網醫療等,是數字醫療在不同時期的具體表現形式。當前,以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日漸增多,以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為特徵的數字醫療逐步成為醫療健康領域的新趨勢,不斷推動醫藥衛生領域的模式變革和效率提升。

 

PHP Code Snippets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