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中国动画产业发展成果
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变,很多经济领域、产业形态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动画领域毫无疑问也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本文将主要梳理改革开放40年中国动画产业的主要成果。
一、动画创作硕果累累
中国动画经过90余年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诞生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动画作品。这其中既包括《宝莲灯》《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这样的动画电影长片,也包括《三个和尚》这样的动画电影短片;既包括《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大耳朵图图》这样的电视动画系列片,也包括《功夫兔与菜包狗》这样新兴的网络动画作品。很多作品在国内外获得了多个奖项,不少作品都经历了历史的检验和人民的检验,经久不衰,堪称经典。
经过几十年对动画技法的不懈创新,经过无数创作者对民族艺术的不倦探索,中国动画形成了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中国学派”。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首创作的一大批作品,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通过中国绘画风格,尝试多种技术手段,展现中国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让中国动画获得了世界赞誉。而以中央电视台和央视动画为首创作的《西游记》《哪吒传奇》《小鲤鱼历险记》《美猴王》等作品,在电视动画领域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学派”,用中国形象、中国故事体现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具有浓郁的“中国风”。目前,在网络动画领域又掀起了“国风动画”的创作潮流,使中国审美受到新一代年轻人的喜爱。可以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国文化自信,是“中国学派”诞生及不断发展一以贯之的动力源泉,也成为中国动画精品创作的命脉。
如此丰富的成果,是和一代又一代动画艺术家孜孜不倦的艺术创作分不开的。中国动画历史上诞生了万氏兄弟、特伟、阿达等一批世界知名的动画大师。他们高超的动画技艺与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是中国动画人永远的榜样。江山代有才人出,改革开放以后,蔡志军、速达、田晓鹏等一批又一批动画导演不断茁壮成长,成为新时代中国动画创作的主力军、生力军和中坚力量。
在中国动画人探索动画创作规律的过程中,动画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从1926年的《大闹画室》,到1935年的《骆驼献舞》,再到1941年的《铁扇公主》,中国动画人用15年时间完成了从动画短片、到有声动画、再到动画长片的“三级跳”。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瓜》、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第一部折纸动画《聪明的鸭子》、第一部立体动画《大奖章》等不同材质和技术种类的动画影片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动画技术不断攻克新的难关,特别是水墨动画技术的研发成功,让世界为之惊叹。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在皮克斯的《玩具总动员》引领世界进入CG动画时代之后,中国人对CG动画技术的探索也逐步升温。2006年问世的《魔比斯环》,是我国最早的全CG三维动画电影之一。
在中国动画人探索动画创作规律的过程中,动画艺术水准也不断提高。在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动画第一个创作高峰时,动画的“民族性”获得格外关注,从题材到元素要彰显中国特色,把中国传统绘画、音乐中的多种艺术表现方式吸收到动画创作中来。改革开放以后,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动画第二个创作高峰时,动画的“总体构思”成为一种方法论与思潮,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题与技术手法的统一等等,从影片立意到材质风格的选取、到音乐音效的编创、再到镜头语言的使用,动画创作的方方面面都获得了关注与提升。进入新世纪,随着动画产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动画人也开始从海外动画中吸取创作养分,从世界观架构、人物塑造、剧情构建等方面提升商业化动画作品的艺术水平。
二、产业发展成果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动画的创作生产也经历了这一浪潮。在这一过程中,动画的制作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播映体系日渐完备,产业链构建逐步完善,受众群与市场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动画与文学、漫画、影视、游戏等行业的联动日益活跃,与实体经济及传统行业的融合程度显著加深。
电视动画率先充当了中国动画产业化发展的排头兵角色。电视媒体在20世纪80、90年代的普及,使中国动画拥有了除电影以外的另一个大众传播媒体,电视动画也迅速成为推进中国动画产业最活跃的力量。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10年代,以制作机构建设为主体、播出渠道建设为牵引的电视动画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一是产量规模大幅提升。在播出渠道不断拓展的市场需求拉动下,国产电视动画产量迅速从1993年的4部195分钟攀升至2011年的435部26万分钟。虽然此后电视动画年产量有所下滑,但近年已基本稳定在10万分钟左右的高位。二是制作主体不断壮大。除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央视动画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外,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南卡通集团、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一批民营动画企业纷纷涌现,奥飞、华强等有实力的企业也在动画方面开疆拓土。三是播映体系日渐完备。已经形成了以央视少儿频道、五个上星动画频道(北京卡酷少儿频道、湖南金鹰卡通频道、上海炫动卡通频道、江苏优漫卡通频道、广东嘉佳卡通频道)、地方少儿频道及其他上星卫视动画栏目为主的电视动画播出体系。四是产业链构建逐步完善。从此前单一的生产播出,到后来扩展到前端和上游的文学、绘本、漫画,后端和下游的多品类授权以及向电影动画、游戏等不同媒体产品的改编;从单纯的国内传播、电视媒体传播,到国际传播、全媒体传播,电视动画产业链体系构建基本完成。五是孕育诞生了几部较有市场影响力的作品。20世纪90年代问世的《蓝猫淘气3000问》,21世纪初期问世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和《熊出没》等作品,均有较高的观众知晓度和市场影响力,在较长时间内获得了不错的收视率。六是探索了一些盈利模式。一些企业以加工引领原创,以播出引领原创,以玩具、主题乐园等后端产业引领原创,都获得了一定的成绩。
经历了历史辉煌的电影动画在21世纪10年代掀起了中国动画产业化运营的高潮。一是产能得到初步释放。中国动画电影从20世纪90年代几年出1部作品发展到21世纪10年代每年上映大约40部作品,影片产量大幅提升。二是消费规模逐步扩大。21世纪以前,绝大部分国产动画的票房只是百万元量级甚至更低,而2009年《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首部电影就获得了8000多万元票房,次年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更是获得1.24亿元票房,是首部票房过亿的国产动画电影。此后,《熊出没》《十万个冷笑话》《大卫贝肯之倒霉特工熊》《赛尔号》等动画电影先后突破亿元。《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熊出没·变形记》《大鱼海棠》等动画电影的票房达到9.56亿元、6.05亿元和5.65亿元,媲美海外动画大片。三是受众人群不断拓宽。从单纯的“小手拉大手”到“大手拉小手”、二次元受众,中国动画电影的受众取向正在逐步拓宽。多元化的动画电影定位,让每个年龄层的观众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观看的动画电影。四是制作主体更加多元化。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等老牌电影公司继续投资制作动画电影,华强方特动漫有限公司、北京其欣然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新锐动画公司也制作了多部动画作品,央视动画、卡通卫视、动画教学机构、民营上市影视公司和互联网影视公司参与动画电影制作的积极性也日渐高涨。五是发行专业化程度加深。2016年,参与动画电影发行推广的企业达到88家,体现出发行市场的活跃。除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和华夏电影发行公司外,华谊兄弟、光线传媒、乐视影业等民营电影发行企业均参与发行动画电影。同时,卡通卫视等电视机构、网络视频、网络票务等互联网企业也积极投身动画电影发行,还诞生了一些专门发行动画电影的公司。六是盈利模式日渐丰富。动画电影票房收入以外的播映权收入、音像制品发行收入、IP改编权收入、衍生产品销售收入等非票房收入逐渐形成规模,众筹、植入等融资手段也增加了影片的收益。
网络动画已成为中国动画产业重要的新生力量。一是播出效果较为显著。一方面,网络已经成为传统动画重要播出渠道,特别是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传统动画片在网络上收到热捧。《熊出没》系列累计播放量约400亿次。另一方面,一些专门为网络传播制作的动画作品也大受欢迎。比如以儿童为受众的《贝瓦儿歌》系列和以青年为受众的《画江湖》系列的网络动画作品全网点击量分别达到600亿次和150亿次。二是产业链运营方式不断拓展。一方面,网络文学或网络漫画成为网络动画重要的内容;另一方面,网络动画还改编成其他影视作品等。网络动画便捷地打通了文化产品各领域间的壁垒,使不同的产品形式可以互相借力,形成合力。由网络小说改编的同名网络动画《全职高手》于2017年开播,最终以8亿播放量收官,其同名改编漫画在连载平台已累积4.1亿点击量,并正在进一步改编为电视剧和舞台剧。三是盈利模式逐渐丰富。除了播出收入外,植入广告收入、游戏收入、线上线下整合营销收入,也成为网络动画的收入来源。四是投融资市场活跃。以腾讯、优酷、爱奇艺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均纷纷布局网络动画领域,传统电视动画制作企业、播出机构、影视公司也逐渐在网络动画领域开展项目投资。
三、支撑体系逐步健全
一是政策扶持不断完善。中国动画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与助推。动画作为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产品一直以来就受到党和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批复同意建立由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10个部门组成的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从而构建起我国政府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等先后推出多项政策鼓励国产电视动画、电影动画的发展。播出配额政策的出台,有效拉动了市场对国产动画的需求,从而带动了动画的制作生产。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动漫奖、国产电视动画季度推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漫扶持计划、国家动漫品牌建设和保护计划等的出台,引领了中国动画的价值导向,刺激了国产动画市场中的精品供给。《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中国动画产业得到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等多个政府部门的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
二是教育体系不断成熟。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中国动画的进步与90年来动画人才的教育培养是息息相关的。中国动画教育经历了从以临时性的画工培训为起点,到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学历教育的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教育发展提速,动画专业出现规模化态势,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吉林动画学院等高等学府的动画专业建设取得较好成绩,教材体系、精品课程体系逐步完备,优秀动画教学成果不断涌现。
三是会展活动日益丰富。会展是一个行业重要的支撑平台,随着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动画会展也逐渐显示出其在信息发布、项目对接、消费拉动和文化传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等一批政府支持、专业化运作的会展成为在动画领域具有汇聚效应的品牌会展。2016年,我国总人流量超过5000人次、展会面积大于3000平米、采取收费制、非首次举办的规模型动漫展会共142个,仅上海每年就举行22场规模型会展。同时,中国动画学会组织的中国动画年会、中国动漫集团组织的中国卡通形象营销大会等一批专业动画行业会议也获得了业界的广泛好评。
四是国际交流合作日益活跃。如今,一个国家的动画行业绝不可能固步自封地发展,一定要融入国际市场,寻求合作共赢。中国动画的国际交流合作正在从以往以参加海外动画会展、影片竞赛为主,向合作合拍、投资收购等更具深度的方式转变。央视动画有限公司以“熊猫+”为策略开展国际合拍,先后与捷克合拍《熊猫和小鼹鼠》、俄罗斯合拍的《熊猫和开心球》等电视动画片,受到观众广泛好评。中美合拍的《功夫熊猫3》全球票房达5.21亿美元,在中国地区的票房也高达10.02亿元。中日韩三国之间动画领域合作明显增多,中日合拍的《三国演义》;由中国动画公司投资、收购韩国动画企业和项目诞生了《超级飞侠》《彩虹宝宝》等多个优秀产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与东盟、西亚以及欧洲地区的动画合作也有所加强。中国动画学会以“请进来”、“走出去”的互动模式,推选精英企业与精品动画,在法国戛纳、安纳西和新加坡等国际大型节展上,举办“中国动画联展”和“中国卡通吧”活动。
作者: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