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领域的数字技术

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数字健康战略,加快数字技术与医疗卫生健康深度融合,加大对数字健康领域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以技术之“智”赋能医疗之“治”,实现医疗服务和全民健康管理的全面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卫生健康行业积极推进健康中国、数字中国两大战略,有力推动了数字医疗快速发展。2018年4月,《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印发。2020年10月,《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医疗发展。2022年11月,《“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发布,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设形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支撑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联通全覆盖。

数字医疗的本质是医疗服务,只有规范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数字医疗才能行稳致远。

一是尽快解决医疗数据共享问题。建议对各个层级的数据整合明确时间表,制定全国推进医疗信息一体化的具体路径,重点解决技术设置和利益协调两方面问题。在技术设置方面,信息输入、储存、使用等环节,可借鉴国际做法,出台操作指南,建立行业基础标准信息体系,对现有数据逐步实施标准化转化。在利益协调方面,推动建立合作与利益共享机制。

二是探索建立分类付费模式。对提供新疗法新功能、有明确受益方的数字医疗模式创新,建议以最终服务使用者付费为主,在开发主体和实施机构间建立合理的利益分成机制。对以提升医疗机构服务效率为主的模式创新,建议主要由使用机构付费。

三是强化标准建立、规则制定和行为监管,推动数字医疗规范发展。针对互联网药械销售流通、在线问诊、互联网诊疗行为等建立更加清晰的操作标准和行为准则,提升各项操作的合规性。在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和数据安全法等要求基础上,出台包括划分医疗数据分类、使用主体、使用方式、使用准则等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和监管办法,严格治理医疗数据使用中的乱象。

四是深化对数字医疗的规律认识,解决发展中的错位问题。立足社区,以患有慢性病的老年群体为重点,加大对智能医疗终端使用培训,提升老年群体对数字医疗的认知水平。以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完善互联网诊疗为切入口,探索建立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的居民健康管理智慧模式。加大对既有互联网医院使用状况的摸排监测,建立合理的付费和激励机制,构建常态化的诊疗服务机制。引导互联网平台在肿瘤诊治、慢病管理等领域加大数字医药和治疗手段研发,充分激发数字医疗优势,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随着互联网快速普及,居民对网络问诊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截至2022年底,互联网医疗用户达3.63亿人,占网民整体的34%。从主体看,早期的互联网医院主要由互联网企业发起,自2018年进入医院主导阶段。当前既有的互联网医院中,医院主导的占七成左右,其中,又以公立医院居多。数字技术还推动了健康生态体系的整体建设。2021年,电子健康卡已在21个省份2000多家医疗机构试点使用。截至2022年9月,电子健康卡发卡量超过10亿,覆盖全国6000多家医院。

数字医疗是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建立的新型医疗方式。20世纪80年代医院开启的医疗信息化,本世纪初出现的医药电商,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远程诊疗、互联网医院和互联网医疗等,是数字医疗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形式。当前,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日渐增多,以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为特征的数字医疗逐步成为医疗健康领域的新趋势,不断推动医药卫生领域的模式变革和效率提升。

 

PHP Code Snippets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