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独立漫画出版社——kuš
1991年,拉脱维亚在经历了漫长的抗争之后,宣布脱离苏联独立。
1998年,随着最后一个俄罗斯雷达站关闭,苏联-俄罗斯在拉脱维亚的军事存在正式结束。
2004年,拉脱维亚同时成为欧盟和北约的成员国。
2006年,一个名叫David Schilter的瑞士青年来到拉脱维亚首都里加。
前一年,他刚刚通过欧盟伊拉斯谟项目在立陶宛拿到法学硕士学位。这个项目为青年到第三国接受高等教育提供全额奖学金,意在推动欧盟内部的人才流动。
立陶宛的学习经历使Schilter爱上了波罗的海东岸的人情风貌。也许是在伊拉斯谟项目精神的感召下,他毕业后想继续留在这一地区发展。彼时刚刚加入欧盟两年的拉脱维亚已经成为欧盟成员国中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在外人看来似乎机会遍地。然而,下了飞机后David Schilter很快发现这里的情况和他想象的不太一样。
加入欧盟后,拉脱维亚200万的常住人口很快下降到160万。大量人口移民国外或出国打工,其中主要是有产者和技术工人。而这些人里面,大部分都是年轻人。虽说外出打工者为拉脱维亚带来许多外汇,但很难说是他们赚回来的多还是移民带走的多。这个国家的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增长,完全是靠旅游、房地产和土地买卖。独立之后,前苏联留下的大量厂矿企业、军事设施和其他建筑或被收归国有,或被转为私人财产。加入欧盟后,其他成员国公民可以方便地购买当地不动产。这个坐拥许多历史文化建筑、森林覆盖率在50%左右的美丽国家,利用(当时)低廉的地价吸引了大量来自美国和西欧的投资。这种经济模式并不能青年人提供太多的选择。
工作机会少,房价高,收入低,这些对于一个需要安身立命的青年来说已经算是毁灭性打击了。更可怕是,拉脱维亚简直是一片“漫画荒漠”。Schilter的出生地瑞士周围是法国、意大利、德国等欧洲漫画强国。他从小就开始读各种语言的漫画,特别是80年代以来兴起的独立漫画(Alternative Comics)。然而在拉脱维亚,不要说没有漫画文化,连漫画都没有几本。Schilter走遍里加的大街小巷,只能找到一些翻译过的丁丁、高卢英雄和米老鼠。很多当地人连漫画是什么都不知道,甚至把他当成收购苏联时期儿童图画书的收藏家。
Schilter生活很难着落,眼看签证就要到期,再没有工作就必须离开这个国家了。就是在这时,他脑子中冒出一个很浪漫的解决方案——自己做漫画出版。这个看上去有点盲目乐观的方案既能解决他的签证问题,又能给这个缺乏漫画以及各种青年文化生活的国家带来一些精神上的亮色。
2007年,不会画画的Schilter说干就干,成立kuš出版社,参照瑞士著名独立漫画季刊《STRAPAZIN》在里加创立自己的漫画刊物《kuš!》。“kuš”一词在拉脱维亚语里意思是“接吻”,配合夸张的感叹号一起让封面洋溢出一种青春气息。Schilter是“要向拉脱维亚公众介绍漫画,并鼓励当地艺术家创作自己的漫画”。这个项目吸引了当地女青年Sanita Muižniece。Muižniece本人没有稳定的工作,一边在家里的喷车店帮忙一边做些英文翻译工作。她很快加入kuš!,与Schilter一起寻找当地青年艺术家,联系欧美各国漫画创作者,排版,操持印刷,联系经销商……即使是在自出版印刷非常发达的西欧和北美,这些工作也非常困难,更不要说漫画氛围接近零的拉脱维亚。经过千辛万苦,他们终于在2007年7月出版了《kuš!》第一期。首期共有8位艺术家供稿,其中只有1个拉脱维亚人,仅仅负责了封绘。薄薄36页,B5纸打印,骑马钉,规格上与欧美个人私印的Zine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漫画中所有的文字都翻译成了拉脱维亚语。这就是在拉脱维亚领土上出版的第一本独立漫画刊物。到2008年6月,《kuš!》磕磕绊绊地出版了6期。
就在这时,kuš!遇上一次大危机。《kuš!》刚诞生时,当地人都当是儿童读物。他们对其中那些非常成人的话题和画面刚到惊诧不已,甚至有些抵触。因为“很黄很暴力”,Schilter和Muižniece想找到经销商都很困难。虽说刊物逐渐获得一些关注,但拉脱维亚的漫画市场终究还是太狭小,传统故事漫画尚且没有生存空间,风格另类的独立漫画更难立足。由于滞销,他们唯一的经销商一次性退回3000册《kuš!》。这对出版社来说是一次毁灭性打击。就在两个主编准备放弃时,Muižniece发现拉脱维亚政府有一个资助项目,可以支持一个英文出版媒体。他们很快申请资助并获得了批准,为此还将刊物的语言从拉脱维亚语改为英语。不过,这笔资助的数目并不大。为了减少开支,他们把《kuš!》刊物的尺寸从B5缩小为A5,并改为不定期出版,同时发行A6开本的口袋季刊《š!》,替代《kuš!》作为旗舰刊。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场地。拉脱维亚快速升高的房价对一个前景莫测资金困难的漫画出版社来说构成巨大威胁。政府的资助仅够kuš!维持日常运营,无法填补房租留下的缺口。然而Schilter和Muižniece运气实在是太好了,恰巧赶上了“自由里加”项目。“自由里加”听上去好像是要搞“颜色革命”,实际上是一个由民间组织和里加市政府合作的公益项目,将里加地区无人使用或圈占的苏联旧厂房暂时免费提供给青年创业者和年轻艺术家。通过这个项目,Schilter和Muižniece获得了一个宽敞明亮、充满怀旧气息、至少能免费使用到2020年的旧厂房作为工作空间。
有了这些基本保障,kuš!终于步上正轨。Schilter和Muižniece将自己所有时间都花在漫画出版事务上。苏联时期,漫画在拉脱维亚被视为西方的、幼稚的文化产品受到漠视和抵制,但当地的美术教育却很发达。独立之后,许多当地青年艺术家和新生代美术学生都在积极拥抱西方。kuš!给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Schilter和Muižniece对当地作者非常鼓励,对他们的稿件也很宽容,最初的时候哪怕只是零散的插画也会选登。这些举措让漫画在这个小国家完成了“从0到1”的变化,越来越兴旺发达。一般来说,《š!》里面单个故事篇幅不超过15页,以10页以内的居多。为了鼓励新晋作者创作更长的漫画故事,kuš!在2010年推出了新的《mini kuš!》系列,每期只有一个作者的一个故事,篇幅为20-28页。目前《mini kuš!》已经出版了66期。在《mini kuš!》之后,kuš!又在2015年推出《kuš! mono》。这个系列采用大一些的A5开本,每本100页左右,内容为单一作者的短篇合集或图像小说。《kuš! mono》的出现使kuš!最终成为了一家综合性漫画出版社。
虽然Schilter最初创办kuš!只是想向波罗的海东岸国家介绍独立漫画,但他的眼光并未局限于此。早在《kuš!》第一期中除了欧洲漫画家的作品外,还有一篇南非漫画家的作品。独立漫画是个高度包容、高度国际化的小圈子,漫画家不管出名还是不出名,基本上都很随和,约稿非常方便。主刊《š!》创立之后,其影响力很快超出拉脱维亚本国,对爱沙尼亚、立陶宛、波兰、芬兰、德国、俄罗斯等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为东欧和北欧的独立漫画家提供了一个国际交流的展台和出口。也许是得益于英文出版的缘故,kuš!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一些拉美、南欧、非洲的作者,通过kuš!走入国际漫画界视野。在发展的过程中,kuš!自己也经历着蜕变,成为一家在世界独立漫画领域影响力很大的出版社。他们的刊物上经常会有“圈内大咖”的作品首发。在《š!》刊物中,可以看到名家和新人的名字列在一处,各国作者的作品通过这一平台“相聚一堂”。最初以鼓励新人为目的出版的《mini kuš!》,现在时不时会有著名独立漫画作者的新作。在《š!》上不仅有欧美地区的漫画,还经常能够看到来自日韩、港台和大陆的作品。kuš!在选材和审美上的不拘一格和它对新人的挖掘扶持,为它带来了极大的声誉。
Schilter和Muižniece两个人除了编辑漫画,还经常在拉脱维亚本国和世界各地举办或参加漫画展会活动,不遗余力地宣传漫画文化和他们旗下的作者作品。虽然直到今天kuš!仍然在自己的官网上谦卑地自称“波罗的海地区漫画刊物”,但这份杂志行销许多国家,摆在世直到今天界各地的独立出版商店里。一些独立漫画文化不发达的国家,也开始有作者模仿kuš!的模式出版作品。
kuš!的努力逐渐获得漫画业界的承认。2012年,《š!》第9期“女性秘密”获得法国安古兰漫画节最佳独立漫画。2017年,在创立10周年纪念之际,《š!》第26期“达达”获美国艾斯纳奖最佳合集刊物奖。虽然用获奖情况衡量一家漫画出版社的成就并不客观,但这两个在世界漫画界分量很重的奖项也可算是对Schilter和Muižniece多年来辛苦努力的一种回报。
kuš!的国际声望还使它成为小国拉脱维亚的一张文化名片。从最初几年开始,Schilter和Muižniece就积极与各国文化部门加强联系,或是通过政府和大使馆的资助帮一些漫画文化不发达国家的作者出版合集,或是利用政府或公益组织的资源对一些文化话题以漫画的形式进行讨论和探索,做出许多有趣的漫画项目。这些项目让世界各地的漫画读者了解到许多产生自“漫画荒漠”的作者作品,并以漫画的方式去了解历史、社会和青年文化。
去年英国漫画网站Broken Frontier对Schilter进行了一次访谈。在这次访谈中,Schilter表示kuš!在2018年将会继续按期出版《š!》和《mini kuš!》,其中会有许多特别企划。
“10年了,我们仍旧希望为自己和读者带来惊喜,不想重复自己。”他说。
后记:
浮什么海的Olga曾经跟我说,她们的《WT Comics》刊物受kuš!刊物影响很大。在经营3个月之后,浮什么海书店关门了,但Olga告诉我她们的刊物还会继续下去。在中国,办一份独立漫画刊物太难了。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事在任何一个漫画文化落后的国家都不会轻松。如果没有政府的赞助和“自由里加”项目,kuš!也不可能站稳脚跟。Schilter自己曾经开玩笑地说,kuš!已经不完全是“独立”的了。独立漫画解决不了生存问题,自身的生存都成问题。但它本身就如同青春一样绚丽。它把全世界热爱漫画的年轻人联系起来。当你长大之后,回忆当初画过的东西,会想起那时有一群人似乎都在用不同的风格一起追求心中的故事和美好。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