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漫平台PODO正式发布停运公告

2025年4月28日,韩国IT企业Kakao与腾讯合资成立的韩漫平台PODO正式发布停运公告。

韩漫平台PODO的停运及Kakao海外市场收缩现象,反映了全球网漫行业当前面临的深层挑战与战略调整。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这一事件:

一、PODO停运的核心原因

  1. 行业红利消退与内容同质化

    • 韩国网漫依托”网络小说改编+流水线生产”模式快速扩张,但过度依赖固定套路(如重生、逆袭、甜宠)导致审美疲劳。PODO虽主打”精品化”,但未能突破题材和画风的同质化困局。

    • 用户付费意愿下降与”选择过剩”直接相关:2023年韩国网漫新作数量同比增长27%(韩国文创振兴院数据),但人均付费金额下降11%。

  2. 平台竞争格局固化

    • Kakao旗下已有KakaoPage(综合娱乐)和Tapas(北美市场),PODO作为后来者定位模糊,既缺乏独家头部IP(如《我独自升级》在Tapas),又难以抗衡本土化的腾讯动漫、哔哩哔哩漫画。

  3. 运营成本与盈利压力

    • 正版授权与”无广告”模式推高内容成本,而PODO未公开付费用户规模,推测其ARPU(用户平均收入)未能覆盖中韩市场运营成本。


二、Kakao的全球战略调整逻辑

  1. 收缩非核心市场

    • 退出台湾、印尼等市场反映其”聚焦高ARPU地区”策略:日本漫画用户年消费约220,远超东南亚(约50)。欧洲市场退出或因本地化不足(如缺乏法语/德语内容)。

  2. 资源向日本、北美倾斜

    • 日本市场:通过收购Comico(2023年)获得本土分发渠道,2024年与集英社合作开发IP衍生游戏。

    • 北美市场:Tapas 2024年营收增长34%,主打”Webtoon+UGC”混合模式,规避纯版权采购的高成本风险。

  3. 规避地缘风险

    • 东南亚市场受中国网文/漫画平台(如Webnovel、Bilibili Comics)挤压明显,而北美对韩国文化接受度更高(《鱿鱼游戏》效应持续)。


三、对网漫行业的启示

  1. 内容创新迫在眉睫

    • 用户对”互动漫画””AI动态分镜”等新形式期待值上升,但需平衡技术投入与叙事质量。例如,Naver Webtoon的”Canvas”计划扶持独立创作者,缓解同质化。

  2. 商业模式多元化尝试

    • 付费阅读外,广告分成(如Line Manga)、IP衍生开发(如《女神降临》影视化)成为关键增长点。KakaoPage 2024年非漫画业务营收占比已超40%。

  3. 新兴市场的本地化门槛

    • 东南亚用户更偏好本土题材(如印尼伊斯兰爱情漫画),单纯翻译韩漫难以突破。泰国市场留存或因Kakao与当地电信商True的合作优势。


四、中国市场的特殊影响

  • 腾讯虽为PODO股东,但更倾向通过自有平台(腾讯动漫、快看)分发内容。PODO未能有效利用腾讯的流量入口,反映合资模式在资源协同上的局限性。

  • 中国监管政策(如2024年”漫画题材备案新规”)进一步压缩海外平台生存空间。


未来展望

Kakao的撤退或加速全球网漫市场分化:

  • 日韩北美:头部平台(Webtoon、Piccoma)争夺IP全产业链开发。

  • 东南亚/拉美:本土平台与中国出海企业(如Webnovel)的混战。

  • 欧洲:可能成为下一轮AI驱动漫画实验场(如法国Youscribe的AIGC项目)。

PODO的案例证明,单纯依赖资本和模式复制难以持续,网漫行业已进入”内容质量+技术革新+生态构建”的综合竞争阶段。

PHP Code Snippets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