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愛、死亡與機器人》打造《400 男孩》
羅伯特·瓦利曾憑藉 2016 年的短片《蘋果酒與香煙》獲得奧斯卡提名,因迪士尼動畫劇集《創:崛起》榮獲安妮獎,並因參與熱門節目《愛、死亡與機器人》獲得艾美獎。他帶著為第四季打造的新短片《400 男孩》回歸《愛、死亡與機器人》。該片由約翰·波耶加主演,並於 5 月 15 日在網飛上線。(本篇對瓦利的訪談經過了編輯,以保證內容精簡和清晰。)
傑克遜·墨菲:我非常喜歡《蘋果酒與香煙》。那年它獲得奧斯卡提名時,我在電影院裏觀看了這部短片,作為動畫短片展映的一部分。那是一部多麼充滿活力的影片啊,多麼有趣的一部影片,至今仍讓我記憶猶新。
羅伯特·瓦利:那段經歷相當不錯。我覺得它在之後直接促成了《愛,死亡與機器人》這類作品。所以,單就製作一部獨立短片而言,經濟上不算太好,但它間接帶來了其他成果。所以我覺得結果相當不錯。
傑克遜·墨菲:獲得奧斯卡提名,這部短片產生了如此大的影響,然後又與《愛,死亡與機器人》團隊合作。您之前在這部作品的前幾季中也執導過幾部短片。與蒂姆·米勒、大衛·芬奇和詹妮弗·餘·尼爾森合作——在對動畫的熱愛方面,這絕對是一支強大的團隊。而您顯然也熱愛有趣、獨特的動畫。
羅伯特·瓦利:沒錯,我完全認同。我深受自己從事過的專案以及合作過的夥伴的影響。《街頭霸王》中的傑米·休利特對我的風格影響很大。還有彼得·鐘,也就是《蒼穹浩瀚》的創作者。他們的風格截然不同。傑米的風格在圖形上比較簡約,處於風格譜系的一端;而彼得則處於另一端,風格極其複雜,細節豐富,還帶有漫畫風格的影響。這兩種風格都融入了我的風格之中。所以,我算是這兩種風格的混合體。
傑克遜·墨菲:你的敘事風格很鮮明,那麼在創作《400 個男孩》時,這部作品是根據馬克·萊德勞的短篇小說改編的,你是如何閱讀文本然後在腦海中形成視覺畫面的?你能馬上想到嗎?還是需要時間來構思如何將你的構想呈現在銀幕上?
羅伯特·瓦利:這很艱難。我讀了這個故事。蒂姆把原故事發給了我。我馬上就知道,要把這個故事搬上銀幕會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我從需要多少角色參與場景的角度來看這個故事,而且裏面有一些很長的動作戲,我覺得在腦海中這些戲就像《指環王》那種大規模的對抗場面,有成千上萬的人。不幸的是,我們團隊沒有那麼多動畫師。核心團隊大概有六到十個人,最多能擴展到二十五到三十人。所以你得精挑細選,儘量以可控的方式講好這個故事。
看了劇本,我就知道這會是個很難講的故事。在那之後我和蒂姆交流過……他對故事的複雜程度有著非常明確且具體的想法。我曾試圖把一些東西簡化一下,“咱們少弄幾個男孩或者少弄點人打架。”但他卻說:“不行。”(笑)“咱們應該這麼做。”於是我們就說:“好吧。”整個工作都是這樣。就是要努力滿足故事的要求。所以這確實是個難活兒。而且我跟你說,做完那部片子之後,我什麼都不怕了。那是我們做過的最可怕的工作。
傑克遜·墨菲:哇。嗯……你營造出了這種強烈的末日氛圍。音效、攝影、細節都處理得恰到好處。那麼具體來說,哪個技術方面給你帶來了最大的挑戰?
羅伯特·瓦利:我們做的是二維工作,有一些三維效果——比如飛散的碎片或者岩石碎片之類的東西,需要一些立體感。但大部分情況下,我們得畫出來,這也是我處理這類事情的首選方式。如果真的陷入困境,我覺得我們可以通過畫來解決困境。有時候用三維工具,我不太會操作,所以就得靠別人,還得靠技術。我想能通過畫來解決困境。我們就是這麼做的。我覺得我在《蘋果酒》裏想做的就是……我拿了一本圖畫小說,有著圖畫小說的那種風格,然後嘗試將其改編成動畫。不只是改編,實際上我是直接從我的漫畫書 Photoshop 文檔裏把畫面動畫化。所以所有的濾鏡、所有的顏色資訊都完美地轉化到了動畫製作流程中。
後來,我想要繼續想辦法保持那種漫畫小說式的風格。但難題在於如何組建一個團隊來實現同樣的效果。所以我們必須自己摸索出一套動畫流程,我們用的是 TV Paint 軟體,並且要以一種能夠將團隊規模擴大到 10 到 25 人的方法來完成。之後我們做的第一部作品是《齊瑪藍》。我們學到了一些技巧。我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又增添了一些新花樣。我們還做了《冰》。每次我們都會審視一下,然後有意識地思考:“好吧,那我們怎樣才能更上一層樓呢?”我們不想只是重複做同樣的事情。
傑克遜·墨菲:領銜配音的是約翰·波耶加飾演的斯拉什。有一群人,這群男子,即“四百少年幫”,他們試圖擊敗這些長相非常奇特且極具破壞力的巨人。我不想劇透太多。但在與約翰合作時,如何將身處非常特殊、非常戲劇性情境中的人物的配音表演呈現出來呢?正如您所說,這個角色會經歷這些非常激烈的戰鬥。約翰參與其中,感覺如何?
羅伯特·瓦利:配音工作持續了好幾個月。這是 Blur 和蒂姆特別重視的一個環節,也是有充分理由的。毫不誇張地說,我們為“斯拉什”這個角色大概試了 30 個不同的配音演員。我們主要想找一個英國人來配音。我們需要一個聽起來像是在掌控這個小團隊的人,但又不能太老。要找到一個能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的人太難了。我們在這件事上浪費了不少時間,老實說,這是最後一個確定配音演員的角色。於是蒂姆說:“咱們可以讓約翰·波耶加來試試。”我們都說:“好啊,沒問題。”他來了之後,表現得非常出色,整個過程很順利。他把這個角色提升到了我們需要的高度,聲音聽起來既年輕又很有掌控力。和他合作非常愉快。
傑克遜·墨菲:我想問問你關於他們眼中的光芒。一開始就能看到,後來又再次出現。這視覺效果很酷,很出彩。我們一開始就設定好,“男孩們”作為一個整體,他們所剩無幾的成員擁有心靈感應能力,這是一種集體能力,參與心靈感應圈的成員越多,他們的力量就越強大。我們很早就確定了這一點,後來在高潮部分這一設定發揮了重要作用。這為故事和特效增添了另一層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