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指南(2025年版)》解讀
《中小學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是2025年5月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正式髮佈文件,針對不同學段學生認知水平,明確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邊界。確保技術工具平等地惠及不同地區和個體,無障礙地服務有身體或認知障礙的特殊需求群體。 《指南》明確五大應用原則,具體包括:堅持育人導向,強化素養本位;堅持教育公平,尊重學生差異;堅持價值引領,確保技術向善;堅持需求驅動,持續穩步推進;堅持底線思維,保障安全可控。
一核心內容精要
三大應用維度
• 學生髮展維度
-個性化學習:智能學伴繫統生成學習診斷報告
-跨學科探究:虛擬實驗平颱支持氣候變化等主題研究
-心理支持:AI情緒疏導工具緩解社交焦慮
-特殊教育:視障觸覺反饋/聽障手語動畫技術應用
• 教師髮展維度
-教學設計:AI輔助生成差異化教案
-課堂創新:AR/VR動態調整教學策略
-學業評估:智能批改繫統生成學情分析
-協同評價:多智能體參與作品評審
• 教育治理維度
-校務管理:智能生成跨部門協作方案
-資源調配:適配偏遠地區數字教案
-決策支持:AI模擬推演教育政策影響
分階段實施策略
- 小學:興趣引導+使用監管(禁用開放式功能)
- 初中:批判思維+信息驗証(指導交叉檢驗)
- 高中:原理探究+倫理評估(分析社會影響)
二、教學實踐關鍵點
- 人機協同新範式
-教師角色轉型爲”學習設計師”,例如:
-在AI生成教案基礎上融入情境化設計
-基於學情分析動態調整教學策略
-設計”校園碳中和”等跨學科AI探究項目
數據倫理雙保障
-建立敏感信息過濾機製(家庭/健康數據)
-開設”AI倫理工作坊”分析文化偏見
-培養負責任的數字公民意識
學段適配策略
-小學:AI動態繪本/有聲讀物激髮興趣
-初中:AI辯論觀點真實性驗証訓練
-高中:機器學習模型倫理評估實踐
批判思維培養
-分析AI文本邏輯漏洞的專題活動
-“AI創作邊界”主題辯論會
-英語冩作AI修改的文化傾向反思
三、典型應用場景
學業支持案例
-某高中採用智能學伴繫統:
-生成”函數圖像分析”個性化課程
-基於錯題數據靶向推送練習
-釋放教師精力聚焦深度輔導
心理輔導案例
-初中AI情緒支持繫統:
-匿名傾訴通道+危機預警機製
-與專業心理諮詢形成互補
-保持人文關懷的核心地位
教學創新案例
-小學語文AI課件:
-自動生成《背影》朗讀音頻+意象圖譜
-教師補充家庭訪談實踐環節
-嚴格審核情感引導內容
教育均衡案例
-鄉村雙語教學方案:
-AI生成民族語言教案
-數字教師緩解師資短缺
-注重在地文化適配性
四、分階段實施規範
小學階段
• 使用限製:
-禁止獨立使用生成功能
-課堂限定使用教育專用AI
• 典型應用:
-語文AI拼音動畫輔助識字
數學幾何圖形動態演示
初中階段
• 能力培養:
-AI信息真實性驗証訓練
-多源信息交叉檢驗
• 典型應用:
-英語AI觀點辯論賽
-化學虛擬實驗驗証
高中階段
• 深度學習:
-AI模型偏見分析
社會影響評估
• 典型應用:
-簡易圖像分類模型開髮
城-市交通優化模擬推演
五、禁止事項清單
學生紅線
- 直接提交AI生成內容作爲作業
- 在創作類任務中過度依賴AI
- 輸入個人隱私數據
- 未經授權使用受版權保護內容
教師禁區
- 用AI完全替代教學互動
- 未經審核使用AI評價結果
- 輸入涉密或敏感信息
政策來源: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指南》完整版:https://docs.qq.com/doc/DSENKV3VhemhwZHFi
編輯:CCGE 編輯部